“倘若我们将时间的指针拨回到(huí dào)2002年12月12日,在香港电影🎬快要被人们(rén men)遗忘时,一部注定要成为经典的(de)电影🎬就这样横空出世了。导演刘伟强在(zài)《古惑仔》系列、《中华英雄》与《风云之雄霸(xióng bà)天下》之后再战影坛,推出了《无间道I》。该片(gāi piàn)在与《英雄》和《哈利波特2》等强势(qiáng shì)大片狭路相逢的情况下,上映两周,其(qí)香港票房轻松冲破3000万港币,并最终(zuì zhōng)以5500万港币,成为当年香港电影🎬市场的(de)票房冠军。”(《第十放映室·无间道》) 凭借着第一部的(de)成功,时隔不久,刘伟强与麦兆辉又相继推出(tuī chū)了《无间道II》和《无间道》系列的最后一集(yī jí)即《无间道III终极无间》。三部《无间道》共创下过亿(yì)港币的票房收入,是近年来港产系列(xì liè)电影🎬中的最高纪录。 我们纵观《无间道(wú jiàn dào)》三部曲不难发现,影片并没有拒绝已经(yǐ jīng)泛滥成灾的商业元素的介入,甚至可以(kě yǐ)说,很大程度上那些商业元素是(shì)不可或缺的成功要素。影片力邀香港电影🎬金像奖(jīn xiàng jiǎng)四位影帝梁朝伟、刘德华、黄秋生、曾志伟同台飙戏(biāo xì),很有给持续低迷的香港电影🎬一针(yī zhēn)强心剂的意味。偶像派有陈冠希、余文乐(yú wén lè)的加盟;实力派除了提到的四大影帝(yǐng dì)之外还有为人熟知的内地演技派(yǎn jì pài)陈道明;对于男性观众而言,陈慧琳、萧亚轩、郑秀文(zhèng xiù wén)的表演亦能使人大饱眼福——正是(zhèng shì)可以同时满足各个层面的观众审美(shěn měi)需求的演员阵容使得影片毋庸置疑的获得(huò dé)了空前成功。除了演员方面,影片中(zhōng)出现的手机、皮褛、黑超(黑色大墨镜(mò jìng))等道具,也成为一时潮流,构成了(le)所谓“无间道文化”。 虽然有着不可避免的商业(shāng yè)元素,但影片却有着极其严肃的(de)思想内核。从影片的片名看,所谓(suǒ wèi)“无间道”,其实讲的是人物命运,讲(jiǎng)人生的错位。 “无间”二字意指佛教中(zhōng)的“无间地狱”,出自《法华经》,《俱舍论》,《玄应(xuán yīng)音义》等佛经。“无间地狱”是佛经故事(gù shì)中八个地狱之一,意为刑罚永不(yǒng bù)间断,是八大地狱之中最苦的一个(yí gè)。影片围绕着两个身份本不该属于(shǔ yú)自己,互为警察和黑帮卧底的陈永仁(chén yǒng rén)和刘建明而展开,众多角色的逐一(zhú yī)登场,将一个“无间地狱”的悲剧史诗(shǐ shī)呈现在观众面前。 本文试图就时代(shí dài)、人物(人物命运、性格、情感)、人物处境等(děng)方面探讨《无间道》系列电影🎬的悲剧意识(yì shí)。 “悲剧”来源于西方,它源于古希腊的酒神(jiǔ shén)祭祀,在希腊文中叫“tragoidia”,即“山羊之歌(zhī gē)”。它从诞生开始就占据了西方(xī fāng)文学主流的地位,并一直被认为(rèn wéi)是“最高的诗”。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第一个(dì yí gè)探索了悲剧的艺术特征并奠定(diàn dìng)了悲剧的理论基础,他在《诗学(shī xué)》中给悲剧下了这样一个定义(dìng yì):“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、完整,有一定(yí dìng)长度的行动的摹仿;它的媒介(méi jiè)是语言,具有各种悦耳👂之音,分别在(zài)剧的各部分使用;摹仿方式是(shì)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,而不是(bú shì)采用叙述;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是(shì)这种情感得到陶冶。”[2]此后包括黑格尔、尼采(ní cǎi)、叔本华等哲学大师都对它进行(jìn xíng)过深入的探讨。在中国,鲁迅先生(xiān shēng)给“悲剧”下过一个为人熟知的(de)定义:“悲剧是将人生中有价值的(de)东西撕给人看。”《无间道》这部影片(yǐng piàn)浓重的悲剧色彩可以说是由(yóu)“想做好人”出发,却以“想做好(zuò hǎo)人却不得”为果,其原因包括多个(duō gè)方面,有性格方面的原因也有(yǒu)环境(时代)方面的原因、更有所谓(suǒ wèi)“宿命论”方面的原因等等。 一、 时无间(wú jiàn)——时代之悲剧 《无间道》系列共分三集,如果(rú guǒ)从时间的直线上来划分,三部影片(yǐng piàn)故事发展的时间顺序应是2-3-1-3。起点是(shì)《无间道2》也就是从前传开始。“在《终极无间(zhōng jí wú jiàn)》中整部影片实际上是分别穿插在前(qián)两集之间。这种“倒装式”的叙事方式(fāng shì),“除了受制于电影🎬的商业原则而在(zài)美学旨向上显得散乱之外,《无间道》三部(sān bù)系列影片之间反而倒产生了一种(yī zhǒng)“相互阐释”的心理效果。”[3]影片在时间(shí jiān)的交替中极其自然的获得了(le)史诗的意义,使得“时间”成为了不可(bù kě)忽视的存在。 导演刘伟强曾经说: “《无间道(wú jiàn dào)》只有在香港这样的大环境下(xià), 才能拍出一种晦涩的绝望。”香港(xiāng gǎng)从被割让到回归,沧桑百年,好比(hǎo bǐ)一个政治、文化上的“流亡者”,“存在于(yú)一种中间状态,既非完全与新环境(huán jìng)合一,也未完全与旧环境分离(fēn lí),而是处于若即若离的困境。”[4]因而,解读《无间道(wú jiàn dào)》系列电影🎬,“时间”是始终都是个(gè)关键词。故事从1991年开始发展到2004年(nián)结束,时间跨度超过十年。如果说电影🎬的第一集(dì yī jí)只能说是个小品的话,那么第二(dì èr)集中导演的野心直指史诗:影片恢弘(huī hóng)的叙述了倪氏家族的衰落与(yǔ)韩琛势力的崛起。从某种程度上讲(jiǎng),倪氏家族的衰落象征着香港耻辱(chǐ rǔ)的殖民地历史的终结,而作为新兴(xīn xīng)的韩琛集团的崛起象征着政治(zhèng zhì)回归后香港新的历史与神话(shén huà)的序曲。影片第二集集中表现了这种(zhè zhǒng)共时性的历史变迁。倪永孝被击毙,重案(zhòng àn)组的黄sir将办公桌前的阿孝(ā xiào)相片更换成了曾志伟饰演的新晋(xīn jìn)匪首韩琛,而影片此时的大背景(bèi jǐng)是中英主权的交接仪式,画外音不断讲解(jiǎng jiě)着仪式的盛况。这两件看来毫不相干(háo bù xiāng gān)的事情被导演巧妙组合在一起(yì qǐ)显得格外的意味深长,它为影片增加(zēng jiā)了历史的厚重感,使得影片在气度(qì dù)上瞬间有了极大的提高,同时(tóng shí)其政治寓言性不言自明。 再者,《无间道》三部曲(sān bù qǔ)在演员设置上分别使用了两个(liǎng gè)不同的演员去饰演同一个角色。初次(chū cì)观看影片的观众往往被这种演员(yǎn yuán)的设定所迷惑,在相当长的(de)一段时间里对剧情如坠云里。陈冠希饰演(shì yǎn)青年时代的刘建明,刘德华饰演中年刘建民;余文乐(yú wén lè)饰演青年陈永仁,而梁朝伟饰演中年陈永仁(chén yǒng rén)。导演在演员的配置上并非出于(chū yú)随意,而是有着自己的苦心孤诣。青年时代的(de)刘建明和陈永仁生命没有太多交集(jiāo jí),几乎没有对手戏,所以在演技的要求(yāo qiú)上自然要降低,挑选两位偶像派(pài)演员无可厚非;中年时代的刘建明和陈永仁(chén yǒng rén),历经了无间生涯的折磨与沧桑(cāng sāng),处事更加老道,刘德华与梁朝伟两大影帝(yǐng dì)拿捏得当的演技则让影片加(jiā)分不少。但是为什么要选择长相上(shàng)几乎没有相同点的演员饰演同一个角色(jué sè)呢?如果放在三部曲的整体高度上去(shàng qù)考量我们不难发现,导演在整部影片(yǐng piàn)中一直试图呈现“时间”,讲述“时间”,导演(dǎo yǎn)在三部曲反复播放蔡琴的那首老歌(lǎo gē)《被遗忘的时光》,试图透过这首“高音(gāo yīn)甜、中音准、低音厚”的哀婉乐曲(yuè qǔ)提醒观众时间的存在,“这是最好的(de)时代”,这也是“最坏的时代”。而(ér)在第一集的开头与第三集的末尾(mò wěi)都出现了这样的场景:互不相识(xiāng shí)的刘建明与陈永仁在音像店第一次碰面(pèng miàn),这两个不久就要拔刀相向的男人👨竟然(jìng rán)坐在一起欣赏着这段音乐。时间不断(bù duàn)向前演进,时间背后的真相逐渐显得(xiǎn de)昭然若揭,它与表面看到的往往大相径庭(dà xiāng jìng tíng)。导演正是用两个不同的演员来(lái)暗示着时间的“残酷性”,时间将包括人(rén)的面目在内一切曾拥有意义与(yǔ)价值的东西都毁坏的面目全非:这是(zhè shì)时间流转、时代变迁的悲剧。 二、 相(xiāng)无间——角色之悲剧 《无间道》系列电影🎬,如果(rú guǒ)要说真正的主角,那应该是“命运(mìng yùn)”,这是一个讲述命运、宿命论色彩极浓(nóng)的电影🎬,如果落实到人物上,影片(yǐng piàn)更加侧重的是刘建明。导演刘伟强曾(céng)说他比较偏爱💗刘建明这个角色,在(zài)影片中,导演也给出了刘建明性格(xìng gé)发展的完整历程。其实,在这部系列(xì liè)电影🎬里,主要人物的戏份是比较(bǐ jiào)平均的,这正是一种史诗式的叙事(xù shì)方法。我们不可能将众多人物一一(yī yī)分析,而只是挑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(de)几个人物来谈。 (一) 刘建明篇 刘建明是(shì)整部《无间道》三部曲中性格最为复杂的(de)一个:他因为迷恋韩琛的女人👩Mary姐(jiě)(刘嘉玲饰)而加入黑帮并受到韩琛(hán chēn)的指示进入了警校学习,并最终(zuì zhōng)打入警局内部,替韩琛作线人。 对于(duì yú)刘建明而言,Mary姐是个独特的存在。可以(kě yǐ)说是Mary姐把他拉入无间地狱之中(zhī zhōng)。但刘建明对于Mary姐的感情又并非(bìng fēi)可以一语道破。在《无间道》第二集中,阿孝将(jiāng)当时还是“小弟”的韩琛支去泰国,实则(shí zé)进行剿杀,在韩琛生死未卜之时,刘建明(liú jiàn míng)救下了险些被阿孝手下掐死的(de)Mary姐,并和Mary姐在外短暂避难。在(zài)避难期间刘建明逐渐表露出对于Mary姐的(de)感情,遭到Mary姐的拒绝,在Mary姐赶往(gǎn wǎng)机场的途中,刘建明向倪氏家族透露(tòu lù)了她的行踪,使得这个他曾(céng)深爱💗的Mary姐惨死于车轮之下。 根据(gēn jù)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的理论,即为人熟知(shú zhī)的本我(id)、自我(ego)、超我(superego)理论:“本(běn)我不受逻辑、理性、社会风俗等等一切(yī qiè)外在因素的约束,仅受自然规律即(jí)生理规律的支配。高一级的层次(céng cì)是自我,自我是意识的结构部分(bù fèn),处于本我与超我之间,它(tā)总是清醒的正视现实,遵循“现实原则(yuán zé)”,根据外部世界🌍的需要来对本(běn)我进行控制和压抑,从而挽救它(tā)免遭灭亡。超我据弗洛伊德言,是(shì)性冲动被压抑之后,经过一番转化或者(huò zhě)变形,通过自我的审查,向道德、宗教(zōng jiào)或审美等理想形态的升华,可(kě)视为道德化了的自我。它包括两个(liǎng gè)方面,一是通常讲的良心,二是自我(zì wǒ)的理想。超我的主要职能在于(zài yú)指导自我去抑制本我的冲动(chōng dòng),不断以内疚或犯罪感来纠正偏离(piān lí)及违反道德规范和理想的行为。这(zhè)其实是一个殚精竭虑的过程。”[5]刘健明出身(chū shēn)黑社会,为了给黑社会提供情报,却去当(dāng)警察,在当警察期间,他的事业(shì yè)爱💗情平步青云,但是由于黄志诚的死他(tā)良心发现,又加上未婚妻Mary的鼓励,使他(tā)有了当好人的欲望。实际上,“当好(dāng hǎo)人”或者说“当一个好警察”,是刘建明(liú jiàn míng)在本我“追求快乐原则”的前提(qián tí)下进行的道德升华,使之转向(zhuǎn xiàng)了文明世界🌍看来较为高尚的社会(shè huì)目的。刘建明对刘嘉玲饰演的Mary的感情(gǎn qíng)得不到应有的宣泄,也就是说得不到满足,即(jí)“性的压抑”,Mary姐作为刘建明加入黑帮(hēi bāng)的最大因由可以说是刘建明生活(shēng huó)的亮色所在,可以理解为一种“快乐(kuài lè)”。这种“快乐”的落空使得刘建明的将(jiāng)之转移至对于安定、普通的生活(shēng huó)的向往,而这种向往就是清洗自己(zì jǐ)的过去,重新当回“好人”,所以刘建明会(huì)毫不犹豫的杀死自己的大哥韩琛。刘建明(liú jiàn míng)的“自我”一直受控于他的“本(běn)我”与“超我”,在其中徘徊无定(wú dìng),这直接导致他在《终极无间》中明显(míng xiǎn)的精神分裂症状。在《终极无间》中,刘建明在(zài)李心儿医生诊所的那张睡💤椅(shuì yǐ)上他忽然成了自己意识中(zhōng)的陈永仁(显示了他对陈永仁作为(zuò wéi)警察这个身份的认同);在医院的(de)座位上他自比陈永仁用手指作枪(zuò qiāng)指着想象出来的自己(显示了他(tā)对于“本我”的反抗,向邪恶的(de)自己告别的强烈愿望);在最后“大(dà)围捕”行动中他竟然宣称逮捕的(de)是“刘建明”(这一段刘建明三种人格反复(fǎn fù)交替,最终其“超我”占据主导,他(tā)向自己下颚开枪,想通过自我惩罚(chéng fá)的方法获得救赎) 。 刘建明与陈永仁,两个(liǎng gè)都是“身受无间者”。他们都有(yǒu)自己在舆论中的存在:刘建明是(shì)好警察,屡次获得上级的嘉奖;而(ér)陈永仁则是黑道小混混,帮韩琛做事(zuò shì)。两人的真实存在却是相互倒置的(de),刘建明是黑帮在警队的卧底,而(ér)陈永仁则是警队在黑帮的内线(nèi xiàn),但是两人的目标却是一致的:“想(xiǎng)做好人”。在刘建明,是想摆脱作为(zuò wéi)韩琛的傀儡的命运,过上普通人(pǔ tōng rén)的生活,但是由于警队里其他卧底(wò dǐ)已掌握了其真实身份以及韩琛(hán chēn)的咄咄相逼使他无法从无间(wú jiàn)之路上脱身,于是就想清洗自己(zì jǐ)的过去;对于陈永仁来说,他厌倦了(le)无间的生活,只能在李医生的睡💤椅(shuì yǐ)上才能安稳的睡💤觉,在黄警司(jǐng sī)死后他最想做的就是找回(zhǎo huí)自己的真实存在,找到自我的存在(cún zài)。刘的处境在本质上和陈永仁(chén yǒng rén)是相同的,在系列影片的第一集(dì yī jí)末尾,刘建明在陈永仁的墓碑前的(de)那次敬礼显得意味深长,其实从某种程度上(shàng)说,刘建明与陈永仁是惺惺相惜的。刘建明(liú jiàn míng)并非生来属于邪恶,他只是在三种(sān zhǒng)人格的交替作用下作出了不当(bù dàng)的“选择”,这是刘建明悲剧的更深层面(céng miàn)。 (二) 陈永仁篇 原为警校优秀学员(xué yuán)的陈永仁,因为隐瞒了其黑社会老大(lǎo dà)私生子的身份而被加之开除警校(jǐng xiào)的处分,实际上陈秘密获派了黄(huáng)sir的重要任务:以陈永仁与黑社会的(de)联系而打进黑社会龙头倪氏家族内部(nèi bù),担当警部卧底,为警部提供线报。从(cóng)陈的身世背景我们可以看到香港电影🎬(xiāng gǎng diàn yǐng),尤其是左派电影🎬中较为常见的(de)“伦理写作”的叙事策略,“伦理写作”出现(chū xiàn)的缘由大致有三:“一则当时由于(yóu yú)港英当局官方意识的缺失和多元化(duō yuán huà)胶着的意识形态,原本处于弱势地位的(de)民间意识形态顺势放大,‘家庭内’和‘家庭(jiā tíng)与家庭之间’的私人关系成为重要途径;二则(èr zé)‘家’作为情感表达和文化表现的(de)重要载体,既可以浓缩丰富复杂的(de)道德伦理,还可以折射多样各异的(de)人生百态;三则处在电影🎬审查的限制(xiàn zhì)左派电影🎬无法高调进行意识形态宣教,而(ér)‘家’则是很好的迂回含蓄(hán xù)的表达策略。”[6]《无间道》产生的背景无疑(wú yí)与冷战后香港左派电影🎬的环境(huán jìng)存有诸多本质上的相似,其中最(zuì)重要的一点就是处于中英两种(liǎng zhǒng)政治现实夹缝中的时代现实。左派(zuǒ pài)电影🎬设置了“寻找父母/孩子👶的情节(qíng jié)模式”[7](代表性作品包括李铁的《沧海遗珠》、珠玑(zhū jī)的《孤星血🩸泪》等),《无间道》借鉴了这样(zhè yàng)一个框架,但指向则由简单的(de)“寻找父母”演变成了“寻找自己的真实(zhēn shí)身份”,多了自主性的味道,这显然(xiǎn rán)是香港在“一国两制”下保持自我特色(tè sè)的一种代言。 长期的无间生涯使(shǐ)陈永仁的精神处于高度紧迫之下,出现(chū xiàn)了暴力倾向并带有轻微的人格分裂(rén gé fēn liè)。一方面他作为黄志诚的卧底,希望帮助(bāng zhù)黄志诚铲除恶势力;另外一方面,无论是在倪氏(ní shì)家族抑或是在韩琛手下,他或多或少(huò duō huò shǎo)都流露出对于其哥哥阿孝与其老大(lǎo dà)韩琛的复杂感情,故而有时迷失于正邪(yú zhèng xié)之间。但伴随着其上司黄志诚的(de)意外死亡,一个新的问题摆在他(tā)面前,那就是寻回自己的身份。无论是(wú lùn shì)梁朝伟扮演的陈永仁还是刘德华扮演的(de)刘建明都面临这样的问题:他们的(de)存在被错置,他们试图寻回本来的(de)身份,但是却在无间的道路上(shàng)越走越远,最终陈永仁死于“自己人”(刘建明(liú jiàn míng))的枪口,而刘建明则险象环生,但却(què)生不如死,依照《终极无间》中一段字幕:“受身(shēn)无间者永远不死,寿长乃无间地狱(dì yù)中之大劫。”刘建明的“寿长”正是无间之苦的(de)最高形式。 陈永仁的身世决定了他(tā)与黑帮不容否认的联系:他与(yǔ)黑社会龙头老大倪永孝是同父异母的兄弟。而他(tā)作为私生子,却无法获得在黑帮中(zhōng)的地位。他的哥哥阿孝则是一个(yí gè)极重家庭的人,他对陈永仁无时(wú shí)不显示出作为兄长的关怀和(hé)信任,而陈永仁又由于其警察的(de)身份,决定了他必须出卖身边的(de)人,包括自己。当阿孝被黄志诚击毙时(shí),阿孝发现了陈永仁身上的监听装置(zhuāng zhì),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,阿孝才知晓竟然(jìng rán)被自己的家人所出卖。陈永仁在(zài)被哥哥知道其身份后所表现(biǎo xiàn)出的内心矛盾与痛苦影片没有(méi yǒu)直接进行描绘,而是用了东方式的(de)含蓄手法留待观众自己去解读。 在(zài)《无间道》系列影片中陈永仁与黄志诚、韩琛(hán chēn)都有类似于父子的关系,但是(dàn shì)正是黄志诚击毙了自己的哥哥阿孝(ā xiào),而大哥韩琛却三番五次设计试探陈永仁(chén yǒng rén),使陈永仁几次都险些命丧黄泉,陈永仁(chén yǒng rén)长期的双面效忠使得他一直处于(chǔ yú)“灰色地带”,即“无间地狱”。刘建明把陈永仁(chén yǒng rén)击毙后,陈永仁的尸体被卡在(zài)电梯口,电梯门不断开合,正象征着(zhe)陈永仁悲剧的无间命运。 (三) 韩琛篇(piān) 韩琛本是个胸无大志的黑道小混混(xiǎo hùn hùn),一心为倪氏家族服务,但其妻子(qī zǐ)Mary却希望其上位,指使刘建明杀掉倪坤(ní kūn),这直接为韩琛一家招来杀身之祸。Mary的(de)惨死和他在泰国的九死一生都(dōu)使他明白命运要自己去改变(gǎi biàn)和创造。在妻子死后韩琛逐渐成为(chéng wéi)心狠手辣的新晋黑帮领袖。 韩琛这个人物(rén wù)在《无间道》中颇具象征意义。如前所述,他的(de)势力崛起是在“回归”以后,亦即(jí)一个新的时代的开始。但这个(zhè ge)时代并没有摆脱曾经的烙印。韩琛(hán chēn)在“回归晚宴”后对着烟火为(wèi)逝去的妻子抹泪,从这个情节我们(wǒ men)可以看出他对过去的留恋。这(zhè)亦是香港对于殖民地时期某种历史性(lì shǐ xìng)的留恋。 纵观《无间道》三部曲,韩琛从当上(dāng shàng)黑社会老大之日就变得阴险奸诈。他(tā)将自己与刘建明的谈话都录入(lù rù)音带以防不测;三番两次的试探陈永仁,在第三(dì sān)集中,他甚至不惜舍弃陈永仁的性命(xìng mìng)来试探沈澄的真实身份。韩琛的(de)悲剧性就在于此,他机关算尽,认为一切都在(yī qiè dōu zài)其鼓掌之中,然而却忽略了其他人(qí tā rén)(刘建明)也有改变命运的愿望:刘建明最终(zuì zhōng)设计亲自击毙了韩琛。 (四) 两个Mary 《无间道(wú jiàn dào)》里有两个Mary,第一个Mary是刘嘉玲饰演的(de)Mary,她的想法很简单,只是想要自己(zì jǐ)的男人👨(韩琛)好,她与黄志诚警司(jǐng sī)勾结杀害了倪坤。第二个Mary是在第一个(dì yí gè)Mary死后出现的小说家Mary,她在写一本(yī běn)小说,主人公有28种性格,每天起床🛏️都(dōu)“自己和自己演戏”。 刘建明这个人物加入(jiā rù)黑社会其最初的动机就是接近刘嘉玲(liú jiā líng)饰演的Mary姐。可以说刘建明青年时期(shí qī)的所作所为几乎都与这个他暗恋(àn liàn)的Mary姐挂钩。正是这个Mary姐将刘建明拉(lā)入“无间地狱”。在影片的最后一(yī)集中,脑部严重受损的刘建明坐在轮椅(lún yǐ)上,身后忽然闪现出这个早已死去(sǐ qù)的Mary姐,这个Mary姐掏出手枪朝刘建明(liú jiàn míng)开枪,这象征着是这个Mary姐让他(tā)永远无法得到救赎。 郑秀文饰演的小说家(xiǎo shuō jiā)Mary,整日沉溺在其未婚夫陈永仁“好警察”的(de)虚假表象之下,当其表象一经拆穿,残酷(cán kù)的现实让小说家Mary难以接受。小说家Mary没有(méi yǒu)办法想象到她的生活就是她(tā)的小说,她与刘建明的婚姻也(yě)不得不就此结束。 刘嘉玲饰演的Mary姐,不能用(yòng)简单的正邪概念给其定位,Mary姐(jiě)的死,与其说是死于阿孝之手,不如说死在(zài)自己对韩琛的感情上。她唆使(suō shǐ)刘建明杀害倪坤只是为了让丈夫在(zài)黑社会中抬起头,而她又因为(yīn wèi)对韩琛的爱💗而拒绝刘建明,致使(zhì shǐ)刘建明顿生杀心,这直接导致了她(tā)的被杀。而小说家Mary,从某种程度上(shàng)说只是Mary姐的替身,因为她们有(yǒu)相同的姓名,刘建明在她身上得到(dé dào)了在死去的Mary姐那得不到的(de)感情补偿。小说家Mary的悲剧就在于此(cǐ)。 三、情无间——感情之悲剧 《无间道》三部曲(sān bù qǔ)较之以往的香港同类电影🎬单纯的(de)用硝烟四起的枪战、火爆的追逐(zhuī zhú)场面撑场面的电影🎬套路有了质(zhì)的飞跃。其中最重要的几点就是(jiù shì)对心理的解读,对人性的关怀(guān huái),整部电影🎬充满了感情的张力,而(ér)这种感情也不是简简单单的血🩸浓于水、兄弟(xiōng dì)情义等词语就能一语概括的(de)。 (一) 亲情 “亲情”在影片中主要是(shì)靠梁朝伟饰演的陈永仁来诠释的(de)。但却诠释的别有新意。 陈永仁(chén yǒng rén)作为黑社会老大倪坤的私生子,在家族(jiā zú)中得不到应有的地位,但是其大哥(dà gē)倪永孝却多方关照,可以说,如果陈永仁(chén yǒng rén)不是作为卧底身份重回家族的话,他(tā)在哥哥的提携下亦能很快找到自己(zì jǐ)应有的位置。在第二集中,主要围绕(wéi rào)着陈永仁哥哥阿孝的掌权与覆没(fù mò)而展开,展现了一个黑帮家族没落(mò luò)史。虽然导演学习借鉴科波拉的(de)《教父》的现象屡见不鲜,但依旧拍出了(le)自己的风格。在马龙白兰度与艾尔(ài ěr)帕西诺主演的《教父》中,“教父”亦把(bǎ)家庭放在无上的位置。有别于《教父》的(de)是,在《无间道》第二集中,家庭成员之一的(de)陈永仁多了一个警方卧底的身份(shēn fèn),他成了一个正义的维护者同时也(yě)是家庭的背叛者,这种无间的身份(shēn fèn)使他极为痛苦。一方面他要为(wèi)黄sir提供线报换取早日作为警察的(de)承诺;另一方面,他的“犯人”都是自己(zì jǐ)的家人,这使得陈永仁一直徘徊在(zài)正与邪之间,对他的精神(jīng shén)承受能力来说是个极大的考验。 陈永仁(chén yǒng rén)的哥哥阿孝,是个心狠手辣、城府极深(jí shēn)的家族领袖,他为报父仇而对(duì)背叛者赶尽杀绝。在影片中很难找到(zhǎo dào)他是否知晓陈永仁真实身份的证据(zhèng jù)。但在其被击毙的那一刻,他(tā)在陈永仁怀中发现了监听装置。另外(lìng wài),他极力想保护的家人也被(bèi)韩琛的泰国伙伴杀尽,可以说(shuō)阿孝倘若不顾家族,以他的手段(shǒu duàn)是极难被打垮的。这就是阿孝(ā xiào)的悲剧:成也家族,败也家族(jiā zú)。 (二) 友情 傻强与陈永仁之间的友情(yǒu qíng)是《无间道》里一个值得玩味的章节(zhāng jié)。许多观者对于傻强是否知道陈永仁身份(shēn fèn)这点持有争议。笔者赞同傻强知道陈(chén)身份这一说。好莱坞版的《无间道》风云中(zhōng),傻强这个角色非常清楚说他知道(zhī dào)卧底的身份。而港版中,发挥了(le)东方式的含蓄艺术,说的不明不白。从(cóng)影片看来,傻强这个角色是这个电影🎬(diàn yǐng)中活得最为轻松自由的。他从来不考虑(kǎo lǜ)过去与未来,只是苟且度日。但他(tā)可能是影片中最先知道陈永仁身份(shēn fèn)的“局外人”。在被刘建明派来的警员(jǐng yuán)追捕这场戏中,傻强通过言语暗示陈永仁(chén yǒng rén)他已经知道了陈的身份。但是(dàn shì)傻强只有陈永仁一个“小弟”,傻强对陈永仁(chén yǒng rén)有了很深的兄弟情义,陈永仁(chén yǒng rén)对傻强也同样有情同手足的感情(gǎn qíng),双方都不愿承认事实真相。正邪之间终(zhōng)是势不两立,但兄弟情义是无错的(de)。荷兰叙事学理论家米克巴尔强调:“对立就是(jiù shì)结构。”[8]对立结构有效的推动了故事(gù shì)的发展,同时导演别出心裁的将正邪(zhèng xié)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放入到兄弟(xiōng dì)感情这样一个框架下,把友情讲述(jiǎng shù)的更为动人。 (三) 爱💗情 “爱💗情”是无论(wú lùn)任何文学作品或影视作品恒久不变的一个基本(jī běn)主题元素。《无间道》中的爱💗情有真爱💗(zhēn ài)、错爱💗、畸爱💗三种。但无论是真爱💗、错爱💗(cuò ài)还是畸爱💗,都难免悲剧收场。 1、 韩琛与(yǔ)Mary、陈永仁与李心儿 Mary的悲剧,其直接(zhí jiē)原因是她对于韩琛的感情过于(guò yú)简单、过于深挚。刘嘉玲饰演的Mary在影片(yǐng piàn)的第一集中没有提及,而在第二(dì èr)集中进行了直接的描述,在第三集(dì sān jí)只是在末尾以刘建明的幻觉形式(xíng shì)出场。 Mary的悲剧命运围绕着她自己(zì jǐ)的那句:“其实做女人👩很简单,只是(zhǐ shì)希望自己的男人👨好”展开。她与(yǔ)身为督察的黄志诚联手除掉了韩琛(hán chēn)的顶头老大倪坤并想以自己(zì jǐ)的力量除掉阿孝,她所做的(de)一切无非是想让韩琛从中抓住机会(zhuā zhù jī huì)发展自己的势力(但韩琛并没有(méi yǒu)这种想法)。可以说她的本意不是(bú shì)要与势力庞大的倪氏家族为(wèi)敌而只是想帮自己的丈夫(zhàng fū)成就事业,但她没有考虑到她(tā)所处的环境是黑社会,任何背叛的(de)行径都必须付出生命的代价。 在(zài)《无间道》三部曲中,韩琛无疑是个极重(jí zhòng)感情的一个角色。导演对他的(de)成功塑造打破了以往香港警匪片中(zhōng)好人一味好到底,坏人一味坏到底(dào dǐ)的俗套。身居人下时的他是(shì)个单纯的黑社会混混,在妻子死后(sǐ hòu)蜕变成心狠手辣的黑帮老大。但是就算(jiù suàn)他成就了自己的事业他也(yě)没有丧失“人情味”。在第二集中,幸免一死(yī sǐ)的韩琛在泰国为妻子办了(le)法事,当阿孝自以为绑架了韩琛在泰国(tài guó)新娶的女人👩时,导演通过黄(huáng)督察之口告诉观众“那只不过是他(tā)在泰国的佣人”,他并没有舍弃(shě qì)对妻子的留恋;在“回归宴”之后(zhī hòu),他一人对着死去的妻子的(de)照片泣不成声,与窗外节庆似的烟火夜景(yè jǐng)显得格格不入——通过这些场景观众可以明显(míng xiǎn)感觉到韩琛这个人物作为“大人物”后(hòu)较之当“小弟”时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内心酸楚(suān chǔ),同时也使人不得不为他与(yǔ)Mary的感情而动容。 相比韩琛与其妻子(qī zǐ)多舛的爱💗情,陈永仁与李心儿(xīn ér)医生的爱💗情显得有些仓促。纵观电影🎬(diàn yǐng),李心儿医生这一角色作为女人👩的(de)方面要大于作为心理医生。导演通过陈永仁(chén yǒng rén)与李心儿短暂而甜蜜的爱💗情故事(ài qíng gù shì)为陈永仁的昏暗人生加上了亮色(liàng sè),但也为其最终结局加深了(le)悲剧的色彩:陈永仁刚要得到一些(yī xiē)生活的美好就被命运带入死亡(sǐ wáng)。 2、 刘建明与两个Mary 如前所述,刘建明的悲剧命运(mìng yùn)起源于他对Mary姐的觊觎。刘建明对于(duì yú)刘嘉玲饰演的Mary姐的感情是明显(míng xiǎn)不符合黑帮道义的,因为Mary姐是他(tā)老大的女人👩。刘建明的命运为这个(zhè ge)Mary姐所推动:加入警校当韩琛的卧底(wò dǐ);帮助Mary姐杀死倪坤;不顾危险救下了(le)被人施暴的Mary姐。但刘建明对于(duì yú)Mary姐的忠诚却记恨在心,最后向倪家(ní jiā)透露的情报造成Mary姐的被杀(shā)。 影片没有告诉观众刘建明对于Mary姐的(de)死去是否存有内疚之心,但其心境(xīn jìng)是可想而知的。在《无间道II》的末尾,郑秀文(zhèng xiù wén)饰演的小说家Mary的出现使得刘建明眼前一亮(yǎn qián yī liàng),或者可以说是重新点燃了刘建明心中(xīn zhōng)对于Mary姐的感情,于是刘建明将这种(zhè zhǒng)感情转嫁到小说家Mary身上以期获得对于以前(yǐ qián)那份感情的救赎,用弗洛伊德的(de)理论来说,就是刘建明将对不能得到(dé dào)的Mary姐的感情转移到小说家Mary身上(shēn shàng),是一种经过改装后的满足。刘建明(liú jiàn míng)对小说家Mary的爱💗情是建立在“Mary姐(jiě)”之上的畸形的感情。如果说陈永仁还有(hái yǒu)珍贵的爱💗情体验的话,刘建明在这方面(zhè fāng miàn)显然充满了缺憾,这亦是刘建明(liú jiàn míng)这一角色“晦涩的绝望”的来源。 四(sì),生死无间——宿命的悲剧 《无间道》这部电影🎬(diàn yǐng),处处充满了密码、象征、暗扣,也充满(chōng mǎn)了宿命。电影🎬中的“宿命”的意思(yì si)是指一切都是早已被注定了的(de),也可以笼统的理解为“命运”,即(jí)“命中注定”。贯穿于电影🎬三部曲的那首蔡琴(cài qín)的《被遗忘的时光》,主题旋律般(bān)哀伤而优美的弥漫其中,彷佛是(shì)某种超越的时空的存在,它亦(yì)超越是非、生死。 (一) 韩琛:“一将功成万骨(wàn gǔ)枯” 在电影🎬中,韩琛一直反复说(shuō)着一句话,那就是“一将功成万骨(wàn gǔ)枯”,即唐代曹松《己亥岁》中的(de)诗句。这句诗的意思是,一个人(rén)的成功是由许多人的鲜血🩸(xiān xuè)所辅助的。通俗的说,就是假如(jiǎ rú)谁想在黑社会立足,他必须牺牲(xī shēng)许多人的性命,或者说牺牲自己拥有(yōng yǒu)的东西,不择手段的加以谋取。在电影🎬(diàn yǐng)第一集中韩琛开头就说了这句(zhè jù)话,但紧接着他还声明他不(bù)相信这句话,因为那是“算命的(de)说的”,韩琛当时已经达到了独当一面(dú dāng yī miàn)的大哥的地位,自然以为自己可以(kě yǐ)嘲笑宿命,而且依靠自己的“自由选择”来(lái)实现对于宿命的超越。但是韩琛最终(zuì zhōng)并没有逃脱自己的宿命,他意外(yì wài)的被想要洗底做好人的刘建明(liú jiàn míng)击毙了,而在刘建明将韩琛杀死(shā sǐ)后,他说了一句“你挑的(de)”作为对韩琛那句“一将功成万骨枯(kū),路怎么走,你们自己选”这句话(huà)的嘲讽,这亦是命运对于韩琛(hán chēn)的嘲讽:再强的强者,也有“枯(kū)”的时候,不是自己让别人“枯”,就是(jiù shì)别人让自己“枯”,没人能掌控得了(le)这种宿命的进程,因为那其实就是(jiù shì)黑社会的存在法则。 (二) 陈永仁:“对不起,我(wǒ)是警察” “天台对决”无疑是《无间道》系列(xì liè)中的标志性情节。导演赋予了“天台(tiān tái)”这一场景象征的意义,用陈永仁的话(de huà)说就是“光明磊落”,因为陈永仁是个真正(zhēn zhèng)的“警察”。但是当陈把刘拷(kǎo)起来后说出这句话时,却被(bèi)刘建明反问一句“谁知道?”的确,刘建明当时(dāng shí)有把柄在手:知道陈真实身份的(de)人或许只有他(刘建明)一人。“警察”这个(zhè ge)身份像是陈永仁生活中的一个光明面(guāng míng miàn),一个大的方向,陈永仁会接受黄志诚(huáng zhì chéng)“三年又三年”的许诺也是有(yǒu)这个身份在其中支撑。比起刘建明一直(yì zhí)暗无天日的沉沦在充满不确定的(de)未来中的苦恼,陈永仁显然要幸运(xìng yùn)的多,故而其悲剧的张力比(bǐ)刘建明要削减稍许。可以说,陈永仁在(zài)阿孝被铲除之后开始,由徘徊于正邪(yú zhèng xié)之间的状态逐渐改变,这可以从(cóng)他对自己警察身份的认同这点(zhè diǎn)上看出。 假如我们反观陈永仁的出身(chū shēn),我们便可以发现,实际上陈永仁当卧底(wò dǐ),不得不说是有得天独厚的条件:他(tā)在警校时表现优异,并有极强(jí qiáng)的观察力记忆力(在第二集中,他能(néng)轻松回答出叶警司提出的有关文件夹(wén jiàn jiā)的几个问题,并指出黄志诚穿错(cuò)了袜子);他有黑帮的血🩸统(系(xì)黑帮老大倪坤私生子),这比起其他卧底(wò dǐ)(如张耀扬扮演的罗继贤)更具有隐蔽性(yǐn bì xìng),出其不意的效果。尤其是他与黑社会(hēi shè huì)无法否认的血🩸缘联系,对于在警校(jǐng xiào)学习的他来说,当卧底几乎就是(jiù shì)命定的事。但是他的警察身份(shēn fèn)一直左右着他,使他与黑社会(hēi shè huì)的天然血🩸缘关系相抗衡,也使他(tā)遁入“无间地狱”。 “我是警察”这句话(huà),道出了陈永仁的生命意义和(hé)命运。他要为这个身份而牺牲(xī shēng)自己的邪恶背景,也要为寻回(xún huí)这个身份付出自己的生命作为代价(dài jià)。当陈被探员林国平击毙,尸体正好(zhèng hǎo)倒在电梯口,电梯门的开开合合(hé hé)正象征着陈永仁对自己警察身份(shēn fèn)寻回的失败。 (三) 刘建明:“为什么不给(gěi)我机会” 刘建明是个彻底的处在(chù zài)绝望环境下的角色。实际上如果说陈永仁(chén yǒng rén)选择找到警察中的内鬼然后(rán hòu)恢复警察身份这条路具有现实的(de)可能性,刘建明则是无从选择的。他选择(xuǎn zé)自首,那么必然面临牢狱之灾;倘若他选择(xuǎn zé)杀死韩琛等人来“洗底”,则他又(yòu)必须为他杀死的人付出代价。无论(wú lùn)从哪个角度看,刘建明才是真正在(zài)“无间地狱”里挣扎的永无法超脱(chāo tuō)的灵魂。 刘建明在停车场枪杀韩琛的(de)场景,由于刘德华的演绎稍显粗率,并(bìng)没有真实的把握到刘建明的矛盾(máo dùn)心理,而只是以一句冷淡的“你(nǐ)挑的”来告诉韩琛,这一切都是由(yóu)他自己选择的。但其实刘建明的(de)这句话更多的是告诉自己(zì jǐ)。韩琛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去(qù)“挑”,而是刘建明在“挑”,他决定不作(bù zuò)他的棋子。但是棋子从作为棋子(qí zi)那天命运就已经注定:被韩琛操纵(cāo zòng),更是被他自己造成的“情势”所(suǒ)操纵。 当刘建明在第三集被围捕,他(tā)嘶声力竭的喊着“为什么不给(gěi)我机会,为什么不给我机会,我(wǒ)只是想做个好人,为什么不给(gěi)我机会。”实际上刘建明自己也十分清楚(qīng chǔ),他已经别无选择也不会有所谓的(de)“机会”,因为他的一切都是在别无选择的(de)情况下所作的选择。 (四) 倪永孝:“出来跑(pǎo),迟早都是要还的” 就电影🎬界(diàn yǐng jiè)的常规来说,一部电影🎬的第二集不会(bú huì)比第一集出色。然而《无间道》的续集(第二集(dì èr jí))却没有观众失望,续集的拍摄水平(shuǐ píng)竟然在第一集的程度上被提高(tí gāo)、深化了。究其原因,是第二集的情节,基本上(jī běn shàng)脱离了第一集而独立,只是借用了(le)第一集的人物和框架,其实是个(gè)全新的故事。我们不难从第二集中(jí zhōng)看到刘伟强向科波拉致敬的表现(biǎo xiàn)。第二集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(yóu yú)对倪永孝及其家庭历史的刻画。倪永孝(ní yǒng xiào)这个人物的设定几乎完全参照了(le)艾尔帕西诺在《教父》中饰演的小儿子👦(xiǎo ér zi)麦克克里昂。 倪永孝有个口头禅:“爸爸👨说(shuō),出来跑,迟早都是要还的(de)。”一方面可以看出其对于父辈的深信不疑(shēn xìn bù yí)和尊敬,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倪永孝对于(duì yú)这句话中流露出的宿命意识的(de)赞同。即倪永孝深知黑帮这条路迟早会(chí zǎo huì)让人深陷不测无法回头,但倪永孝(ní yǒng xiào)身为家庭重要成员,对于家族的事业(shì yè)无法拒绝,这是他的宿命。倪永孝(ní yǒng xiào)其实有正当的职业,有和睦的(de)家庭,在人前人后无不受到他人的敬畏(jìng wèi)。正是顾家、孝顺、一表人才的倪永孝,却不得不(bù dé bù)在父亲死后担负起复仇和接手家族(jiā zú)事业的巨大责任。他的悲剧在于(zài yú)他的结局:自己因为逃过死劫(jié)的韩琛而被击毙,家庭亦被(bèi)韩琛全部杀害,事业也转易到韩琛(hán chēn)手下。到此为止,他所拼命维护的有(yǒu)价值的事物都被悉数毁灭。这(zhè)就是倪永孝作为帮会家族成员的宿命(sù mìng)。 结束语: 整个《无间道》电影🎬,以刘建明、陈永仁这(zhè)两个身份倒错的人物为主线,为(wèi)观众展现了一个史诗式的故事,它(tā)将香港以往黑帮电影🎬中简单的(de)兄弟情义,简单的正邪交锋都作出(zuò chū)了自己独到的理解。《无间道》还将(jiāng)香港电影🎬从泛滥成灾的火爆枪战、肤浅的(de)主题表达中拯救出来,赋予电影🎬更(gèng)深刻的内涵和悲剧意识。总之,把(bǎ)它作为“21世纪香港电影🎬第一经典”[9]丝毫不算(bù suàn)过誉。 参考文献 [1] 《华丽的变奏》[J].《看电影🎬(diàn yǐng)》,2003年23期. [2]亚里士多德《诗学》[M]、 贺拉斯《诗艺》[M],罗念生,杨(yáng)周翰译,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,第19页. [3]贾磊磊,《<无间道(wú jiàn dào)>:“标志性空间”及视觉表意方式》[J],《当代电影🎬(diàn yǐng)》,2004年第2期,99页 [4][美]爱💗德华•W•萨义德《知识分子(zhī shí fèn zǐ)论》[M],单德兴译,三联书📖店2002年版,第45页(yè) [5]陆扬著,《精神分析文论》[M],山东教育出版社,2001年(nián)2月版,第28页 [6]张燕,《冷战背景下(xià)香港电影🎬的艺术建构和商业运作》[J],《当代(dāng dài)电影🎬》,2010.04(总第169期),96页 [7]同上,97页 [8]米(mǐ)克巴尔,《叙述学:叙事理论导论》(第二版(bǎn))[M],谭君强译,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,2003年,259页 [9]崔辰,《质感、风格(fēng gé)与“复制性”:<无间道风云>之于<无间道>》[J],《北京电影🎬学院(běi jīng diàn yǐng xué yuàn)学报》,2007年第四期,64页 声明:因为此文形式(xíng shì),常被论文引用。本人声明为原创(yuán chuàng)作品,最早产生于2010年5月。 引用请(qǐng)注明出处,否则依法追究法律责任。谢谢。 原作者秋霞影院(dòu bàn)名:今晚八点)如需转载,请点击 https://rightknights.com/material/author?key=0EB6B242008052F71213A62C62EEF7F5
《无间道》的悲剧意识

《她的盛宴》三种爱💗的姿态 栩栩如生(xǔ xǔ rú shēng)的情感拉扯
《她的盛宴》以寒门孤女章绾(wǎn)歌(何泓姗饰) 含冤重生为引,展开一场(yī cháng)融合悬疑、情感与自我救赎的盛宴(shèng yàn)。她携前世记忆重返三年前,表面(biǎo miàn)是柔弱“小白花”,实则是执棋布局的(de)“黑莲花🪷”,在梦境与现实交织中(zhōng)逼近真相,更在复仇修罗场中重塑(zhòng sù)灵魂。 章绾歌的复仇远超俗套(sú tào)的以牙还牙。...

徐少强夫人也于近日去世,年仅43岁(suì),为亡夫操办后事时突发心脏病
秋霞影院讯 9月15日,据港媒报道,中国香港著名演员(zhù míng yǎn yuán)徐少强因病去世,享年73岁,徐少强女儿👧(nǚ ér)徐颖堃证实了此消息。 随后,香港电影🎬(xiāng gǎng diàn yǐng)工作者总会发言人 田启文在接受媒体采访(cǎi fǎng)时进一步透露,据他多方打探确认(què rèn),徐少强

电影🎬《屋顶足球》定档4月20日!足球少女(shào nǚ)满怀真诚炽热勇搏命运出口
秋霞影院讯由黄建新监制,王中磊担任(dān rèn)总制片人,任宁、王曼郦担任制片人,飛鱼🐟执导(zhí dǎo),唐良凤、谭新宇、史俊弦主演的励志故事电影🎬(diàn yǐng)《屋顶足球》今日官宣定档4月20日!影片(yǐng piàn)同时发布定档预告及海报,一群不服输(bù fú shū)的女孩👧,一

马丽新片《水饺皇后》曝光“赢万难”版(bǎn)预告 励志人生路群像暖人心
今日,由刘伟强监制并执导,罗晓文监制(jiān zhì),马丽领衔主演,惠英红、朱亚文友情特别出演,王祖(wáng zǔ)蓝、薛凯琪、谢天华、潘斌龙特别出演,袁(yuán)富华、江美仪、太保、张达明主演,王佳怡、林恺铃特别(tè bié)介绍的电影🎬《水饺皇

这是一部让我变成水军的动画(dòng huà)
烂番茄新鲜度100%,秋霞影院评分9.2,用逆天来形容(xíng róng)这部迪士尼动画毫不为过。无论你(nǐ)是为了陪伴孩子👶,还是单纯放松娱乐(yú lè),甚至是想要反思现代社会,《疯狂动物(dòng wù)城》都是这个春天最好的选择(xuǎn zé)。它的想象力天马行空,它的笑点(diǎn)俯拾即是,它的寓言性深刻隽永。这是(zhè shì)一部把我变成水军的动画片,...

一部无需解构的爆米花电影🎬
💥 动作戏的“糖衣炮弹” 影片用横跨多国(duō guó)的爆炸追车戏堆砌视觉奇观,却(què)暴露类型片通病: 逻辑让位于爆破(bào pò):军情六处特工诺埃尔(曹帕拉饰)的(de)萨拉热窝巷战本可展现战术智慧,却沦为(lún wèi)机枪扫射+慢镜凹造型的电子游戏式(shì)场景。坦克撞联合国大厦的“高潮”,用(yòng)物理破坏模拟政治破局...

鸟山明遗作《龙珠:大魔》定档10月 故事将(jiāng)过去和未来进行了结合
秋霞影院讯为纪念《龙珠》漫画诞生40周年(zhōu nián),全新动画剧集《龙珠:大魔》(龙珠:DAIMA)曝终极(zhōng jí)预告,将于10月11日在日本开播(kāi bō)。这部作品鸟山明亲自参与创作,故事似乎(sì hū)将过去和未来进行了某种结合(jié hé),各种萌系龙

日本战后的军国主义思维反战主旋律
一九四五年八月十四日,强弩之末的二战日本,铃木(líng mù)内阁主战主降之争,陆军、海军大臣身处(shēn chù)双重压力,在各自的立场上对(duì)无条件投降讨论着各种终战条件和(hé)方式,感觉“终战”二字更适合用在(zài)安抚要以卵击石的伟大武士精神和(hé)收拾民族自尊心的岛国阿Q们。日本(rì běn)投降的压力不光来...

杨洋人生角色+1
凡人太好看啦!不愧是第一部正经(zhèng jīng)讲修仙剧,正在慢慢欣赏,夸夸杨洋(yáng yáng)韩立演得贼好!剧中无论是演员的(de)演技、天然景物还有视觉特效,都是(shì)绝好的。韩立日后,也正如墨大夫(dà fū)所言“藏巧于拙,用晦而明。寓清于浊,以屈(yǐ qū)为伸。”韩立记住了墨大夫的(de)这句话,也是日后他成长为(wèi)韩老魔的一大铺...

/ 黑色圆圈与湛蓝天际 /
🎨 记录一下『まる』 (碎碎念版)(非正式影评版) 🔹由于最近(zuì jìn)有几部日影都是二字标题(诸如(zhū rú)『本心』、『正体』、『まる』),加上卡司有极强的重合(chóng hé)性(主要是Ayn和riho酱),所以最开始(kāi shǐ)完全没分清……看了简介后对(duì)这部的题材及其感兴趣(一群“失意”艺术家(yì shù jiā)的故事🧑...